教师教育学院2010-2011学年教学科研工作要点
本学年,我院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教研室为主体,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为平台,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一、强化教学与科研过程管理
管理制度是教学与科研的行为规范,本学年,我院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1.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本学年,我们将按照本科专业评估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规章制度,形成科学的教学与科研管理制度体系。
2.认真抓好教学运行检查与监控。本学年,我们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实效,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办公室、教学指导小组、教研室等在教学日常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优化教风与学风,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3.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档案管理。本学年,我们将根据专业评估要求进一步做好教学、科研信息搜集,规范相关文件、资料,加强教学科研档案工作。
二、凸显教研室主体地位
教研室是专业发展的载体,本学年,我将进一步发挥教研室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1.设立教研室工作专项经费。为了进一步教研工作的积极性,本学年,我们将设立教研工作专项,每个教研室按人均200元/年,由教研室主任统筹安排。
2.重新调整教研室及专业负责人。根据我院目前专业发展状况,我们将原来6个教研室调整为3个专业教研室与2个公共教研室。
(1)三个专业教研室及负责人:小学教育(吴洪)、学前教育(何奎莲、梁运佳)、应用心理学(曲燕)
(2)两个公共教研室及负责人:教师教育(黄正夫)、综合人文素质教育(曾德宏)
3.实行“院领导联系教研室”制。为了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的管理、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院将推行院领导联系教研室制,让院领导积极深入教研活动实际,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建设的指导、引领作用。
小学教育专业联系人:杨随军、邱宏
学前教育专业联系人:李尚卫、何奎莲
应用心理学专业联系人:刘维鸿、赵政一
教师教育教研室联系人:刘维鸿、赵政一、李尚卫
综合人文素质教育教研室联系人:杨随军、邱宏、何奎莲
4.教研工作常规化。各教研室每月应至少召开1次教研活动,各教研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做好原始材料搜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评估指标与我院专业发展的需要,本学年,我院将采取多种渠道改善专业教师现状。
1.加大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目前,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的师资已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我院将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加大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引进力度,优化专业教师结构。
2.整合学校内部教育学、心理学师资。我院将根据学校已有专任教师的学科背景,充分全校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3.聘请国内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专家以及宜宾市有影响力的基础教育教师。
4.鼓励与支持专业教师学历进修与专业培训。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改革是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本学年,我院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将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组织专业教师,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奠定基础。
2.进一步加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工程是专业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本学年,我院将积极组织教师开展院内赛课活动,加强新教师的培养,不断打造教师新秀与教学名师;加强精品课程项目申报,进一步引进国内外的优质课程资源,不断完善已立项的精品课程网页建设;同时,积极开展教改项目立项,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改革与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本学年,我院将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密切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加强见习、实习、实验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本学年,我院将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深化《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方式的改革,落实“教师教育专业教师深入基层学校”制度,密切教师教育专业教学与基础教育实际的联系,提高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研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依托,本学年,我院将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打造学术团队。本学年,我院将以各教研室为载体,进一步明细各专业教研室的科研方向,逐渐打造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综合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等研究领域的教师队伍,形成具有一定特色与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2.提升科研层次与质量。本学年,我院将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研究合作精神,不断提高科研质量与水平,力争在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方面有所突破。
3.加大科研奖励。为了进一步激发我院师生的科研积极性,我院进一步加大科研立项、学术成果发表与成果获奖的奖励力度。
4.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本学年,我院将有计划地组织我院教师参与省内外的学术交流,积极学习与研究学术前沿问题,提升学术研究的质量。
六、提升社会声誉
社会声誉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影响因子及外部表征,本学年,我院将通过内部改革与外部联系,不断各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1.提升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经济的能力。本学年,我院将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进一步密切与幼儿园、中小学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各专业服务地方教育、经济的能力。
2.加强宣传,提高社会专业认同。本学年,我院将进一步加强专业的宣传活动,提高家长与其他社会人士对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的认知,增强各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3.注重与优秀校友的联系与交流。本学年,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优秀校友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我院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