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教师教育改革方案

作者:佚名时间:2010-04-21点击数: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培养指导意见(试行)》(川教[2008]55号文件)和我校《中共宜宾学院委员会、宜宾学院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宜学院委发〔2007〕18号)精神,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彰显我校教师教育传统办学特色,增强我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践行我校“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构建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新模式,使我校教师教育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学校“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的新要求,针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实际,整合全校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训练,改革与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造就师德高尚、学科专业基础扎实、教师专业能力强,有后发优势和潜力,符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师资

二、改革目标

坚持以加强教师高尚师德和专业精神为首位,以创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培养教师职业专业能力为特色,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促进教师教育人才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在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建立科学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估方案,构建具备时代特征、符合现代教师教育发展趋势、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

三、实施范围

此次改革的实施范围包括:汉语言文学、英语教育、人文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教育、生物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舞蹈学、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共17个本科专业和全校教师教育专科专业。

四、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宜宾学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组”。

“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和统筹改革工作,检查和验收实施效果。领导小组构成如下:

组长:汪明义

副组长:刘维鸿、毛克强

成员:华 曦、白玉林、杨随军、彭贵川、王雄瑞、高曾辉、杨南翎、常智敏、张 超、李 忠、王金月、刘 韧、赵丽萍、陈 涛、何 一

各相关二级学院应成立本学院的项目工作组,工作组由各二级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教研室主任、学科教材教法骨干教师构成。学院项目工作组应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教育类相关教师开展学历提升、进修、学术与教学交流;采取措施,保证教师教育类教师深入中小学课堂,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与合作。

五、主要内容

根据我校“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和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尤其是即将全面开展的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复合型师资培养

1.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满足学科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学生就业的具体需求。

2.主要内容:学校采取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相结合的办法,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实行统一管理,在教务处统筹和指导下,教师教育领导办公室统一对全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教师技能训练、学科教学论教学、教育实习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督、评估和检查,教师教育学院集中调配和使用全校教师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教师教育改革旨在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形成以“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积极的教育情感、正确的教育认知、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养,学生进校后用2年完成通识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集中用第3学年1年的时间进行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学习和实践,用最后1年针对学生职业需要开设高质量的拓展性选修课,完成教育实习和教学实践的任务,完成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使我院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转化到“大学+教师”这一国际教师通行的轨道上来。

3.承担单位:教务处、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4.职责分工:

(1)教务处和教师教育领导办公室负责教师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并监督执行,对教师教育各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教师技能训练、学科教学法教学、学生实践教学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监管措施。

(2)各相关二级学院应及时调整、修订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各相关二级学院应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和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各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确保课程体系与教师教育专业特色相符合。本方案规定的17个专业的2009年版培养方案未达到以上要求的,必须完善课程设置及更新教学内容。

(二)推进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夯实基础文化素质

1.建设目标:按照“着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技素养、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增进学生的知识容量、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总体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应建设一定比例的省级精品课程。

2.主要内容:①加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提升课程水平;②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构建体系完善、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跨学科选课平台。

3.承担单位:承担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二级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图书馆);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二级学院;教务处。

4.职责分工:

(1)教务处创造条件为各相关二级学院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保障,并实施质量监控。

(2)承担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二级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水平,力争建成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

①外国语学院应积极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加强学生英语听说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学生考研和过级奠定坚实基础。

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兴趣,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④体育学院应积极进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增加在全校通识体育类选修课程开设的数量和种类。体育学院应通过加强通识教育必修课、选修课等第一课堂建设,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⑤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应积极进行《大学语文》和《演讲学》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⑥政府管理学院应大力加强《中国文化史》和《科学技术史》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注重文理渗透,不断提高文科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培养理科类学生的人文精神。

⑦图书馆应积极进行《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结合不同专业背景进行有针对性授课,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基本能力,为大学生自我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⑧数学学院应积极进行《大学数学》课程改革,设置符合不同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分类教学,为各类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应积极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二级学院,应根据学校按一级学科门类设置的课程模块,结合本部门师资力量和课程优势,构建体系完善、课程质量高的跨学科选课平台,为夯实学生跨学科文化基础,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奠定基础;所有二级学院应梳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确定建设各级精品课程的目标和方案。

(4)教师教育学院应根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复合型师资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规划课程管理,拓展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质量。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好艺术类限定选修课程,进一步强化审美教育特色,提升审美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音、体、美诸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1.建设目标:教师教育类必修理论课程力争全部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部分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应确保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至少有一定比例的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

2.主要内容: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和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广泛征求各教学单位和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加重学生学科教材教法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从教技能。

(1)教育理论课程

教育理论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弄清教育实质,理解教育规律,对教育形成理性认识,为学习教育技能课和从事教育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法》五门课程,其中专科必修四门,共13学分234学时;本科必修五门,共15学分268学时。

第二,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新课程改革与案例评析》、《教育政策与法规》、《中小学心理辅导与教育》、《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四门课程,本专科均必修选修两门,共4学分72学时。

(2)教育教学能力课

教育教学能力课旨在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感,增强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的适应性。

第一,必修课程。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密切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强调针对性与实效性,突出前瞻性与可操作性。主要包括《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艺术》、《书法与板书设计》、《教学设计》、《班主任与团队工作技能》四门课程,专科和本科均必修四门,共8学分144学时。

第二,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艺术基础》、《教师礼仪》、《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三门课程,专科和本科均必须在其中选修一门,共2学分36学时。

(3)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于实践的机会,既是学生对整个学习结果的整合,也是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感受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进一步培养其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职业能力的过程,还是对整个教师教育质量的检验。改革后的教育实践课设置如下:

专科:教育见习1周,配合学科教学论学习进行;教育实习4周。

本科:教育调查1周,配合教育科研方法学习利用寒暑假进行;教育见习1周,配合学科教学论学习进行;教育实习10周。

3.承担单位:教务处、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4.职责分工:

(1)在教务处的统筹和指导下,各二级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应按照学校要求制定高质量教学大纲并严格执行。

(2)教师教育各专业教师技能由教师教育院从大一开始统筹安排,教师技能培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外在的强制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改革训练模式,继续完善“小先生”制,加强针对性指导,各专业责任到人,减少重复性和形式化,力求收到实效。

(3)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必修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

(4)教师教育学院应重点加强教师教育必修理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力争全部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工作,形成课程教师团队,以课程为载体,深刻领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文件精神,联合中小学一线高水平教师,深入研究当前教师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紧跟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前沿,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实际,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

(5)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学科教学论必修课程建设,力争部分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内容原则上学科教学论理论部分占三分之一,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和教材分析占三分之一,课堂教学规范和基本技能(教案规范、语言规范、提问规范、演示规范、板书规范、课堂管理规范、作业批改规范)训练占三分之一。教师教育学院要对各学科教学法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各学科专业应根据基础教育实际需要,增设教师教育选修课程,提高学生专业教学技能。

(四)强化实践教学训练,提高从教职业技能

建设目标:贯彻“循序渐进、逐步养成”的师资培养理念,形成内容丰富、结构优化、四年不间断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

主要内容:根据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师资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尤其是即将开展的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与中小学密切联系与合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利用校外各类资源,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的模拟和训练,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综合基地,积极建设项目实验学校和教育仿真学校,深入开展顶岗实习和置换培训工作。

承担单位:教务处、文学与新闻传媒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职责分工:

(1)在教务处的统筹和协调下,教师教育学院负协助监控各相关二级学院认真实施宜宾学院能力培养行动计划,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协助各相关二级学院建立高水平的实践教学综合基地;组织、协调相关二级学院建设好项目实验学校和教育仿真学校,做好项目实验学校的授牌、管理工作;负责顶岗实习和置换培训的总体工作。

(2)各相关二级学院应认真落实宜宾学院大学生能力培养行动方案,全面、客观、科学地建立各专业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好本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实施“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途径,完善本专业实践教学方案,在彰显本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普通话、书法等教师技能训练和以教学设计、班主任及团队工作等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3)各相关二级学院应遵循“循序渐进、逐步养成”的师资培养理念,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4)教务处应高度重视见习和实习组织实施工作,配备好指导教师,确定好实践地点,组织好学生,安排好离校实习的各项工作,教师教育学院将对实习带队教师进行选拔和评聘,确保每位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指导。

(5)教师教育学院应和各相关二级学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专业教材教法教师与中小学的联系,深入中小学课堂,并确保每学期到中小学听课时数不少于10节,学校认定为教学工作量。

(6)各相关二级学院应加强与中小学的交流沟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学院,继续加强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扩大教育实习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范围;应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做好项目实验学校的建设工作。

(7)各相关二级学院应根据顶岗实习的要求,做好顶岗实习的组织、安排与指导工作,积极探索教学置换培训模式。

(8)教师教育学院应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工作,与各学科专业密切联系,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微格教学中对教师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指导;应积极配合教务处,开展好项目实验学校的建设工作。努力创造条件,借鉴经验,建设教育仿真学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以仿真学校为载体,建设跨学院、跨学科的学生学习团队,创设模拟真实的教育实践环境,加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体验和从教能力的养成。

(五)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1.建设目标: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自主开发和引入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高效机制,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教材,建立一个共享开放的中小学教材资源库和中小学教学名师教学影像资源库,建成资源优质、使用高效的跨学科教师教育共享资源平台。

2.主要内容:根据培高素质、应用复合型师资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尤其是即将开展的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利用校内外资源,通过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教师教育教材建设、中小学教材资源库建设、中小学名师教学影像资源库建设、教师教育网络综合平台建设等,共享优质资源,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共享资源平台,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3.承担单位:教务处、文学与新闻传媒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4.职责分工:

(1)教务处统筹协调教师教育跨学科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加强对相关资源建设的管理与监控,提供保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教务处利用精品课程建设和校级规划教材建设等项目,加强对各相关二级学院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资助与指导。

(2)教师教育学院要积极建设和引进一批高水平教师教育优质资源,申请各类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建设教师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为学生研讨教育问题、交流实践经验提供平台,并协调各相关二级学院对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

(3)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二级学院,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以课程负责人为主体,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以教师专业化和跨学科高素质应用复合型师资的要求为目标,加强教师教育特色教材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师教育教材资源;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本专业实际,建设一批中小学名师课程教材培训和教学录像资源,并加强对其的研究、应用和开放。

(4)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二级学院应加强自主资源开发和建设,高度重视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优秀授课和班团(队)活动组织,并加以积极录像,注重搜集学生的优秀教案、实习心得、教育调查报告、微格教学录像等,建立自己的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教育研习、后续教学奠定丰富的资源基础。

六、实施措施

结合实施方案主要内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开展具体建设工作:

(一)提高对教师教育工作的认识,营造教师教育的良好环境。各二级学院要充分认识教师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对培养人才、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和对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促进其它学科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明确自己在学校教师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和使命,支持教师教育学二级学院承担教师教育任务,激励我校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投身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引导优秀学生自愿接受教师教育,在我校形成良好的教师教育氛围。

(二)修订、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实施方案涉及的17个相关专业必须根据方案中涉及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提交新的培养方案于教务处。

(三)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师教育课程以及各学科专业课程主要以精品课程为标准开展建设,各相关二级学院必须确定课程建设的项目负责人,形成课程主讲团队,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向学校申报建设。根据我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切实解决每门课程内容大而全和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问题实行小型化、多门类、多形式,及时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学理论,增加教育类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四)加强学科教学论课程建设。教师教育学院要与相关二级学院配合用1年左右的时间,重新修订出各学科教学论新的教学大纲,形成各学科教学相对稳定的、符合时代要求以及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实际的教学内容,探索出一套学科教学课程新的授课和考核形式;再用1-2年的时间,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影响大的教学改革成果,锻炼出一支精干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升我校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五)进行专项项目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共享资源平台主要以校级教改专项项目建设的形式开展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学校根据实际建设情况安排建设经费。各相关二级学院结合方案具体内容,必须针对每个内容向学校进行申报,确定好项目建设的负责人,明确项目建设的意义、目的以及具体措施。

(六)完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教师教育学院要与相关二级学院要加大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注重过程评价,建立较为规范完善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各相关二级学院要在专业教师中广泛宣传、充分发动,立足学科实际、结合社会需要,加强教师对本专业就业意识的培训和教育,深入研究本专业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教师教育领导办公室要依托地方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聘请中小学知名校长、中小学学科教学名师、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人员为学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习与实践,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和专业成长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使新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呈现出“中小学优秀教师进入培养过程、教研人员进入培养过程、基础教育新课改进入课程内容”的鲜明特色,形成教师学术性发展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教师专业能力由教师教育学院与中小学名师共同负责的新培养格局。

3.各相关二级学院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过程及学生能力的考核。

4.教师教育领导办公室与相关二级学院要完善对各专业学科教学法教师和见习、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制度,形成对见习、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奖励、评估、监督机制。

七、其他问题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和能力课程一览表

 

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承担单位

教师教育理论

课程

必修

1、教育学

3

教师教育学院承担

2、教育心理学

3

3、教育科研方法

2

4、现代教育技术

2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承担

5、中学××教学论(含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分析及微格教学)

5

各相关二级学院承担

合计

15

 

 

选修

1、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2

教师教育学院承担

2、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

2

3、教育政策与法规

2

4、新课程改革与案例评析

2

合计

4

 

 

教师教育理论选修至少应该4个学分。

教师教育能力课程

必修

1、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艺术

2

一或二

教师教育学院承担

2、书法与板书设计

2

二或一

3、教学设计

2

4、班主任与团队工作

2

合计

8

 

选修

1、艺术基础

2

教师教育学院

2、教师礼仪

2

3、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2

合计

2

 

 

教师教育能力选修至少应该2个学分

 

 

注:教师教育各专业应在第五、六、七、八学期根据需要开设专业拓展课程。

 

 

 

(作者:佚名 编辑:)

Copyright©2019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