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佚名时间:2012-11-29点击数:

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2年11月6-8日,我院青年书法家杨帆老师参加了江苏举办的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会议。

2012年11月6日下午2时,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昆山开幕。这是迄今为止围绕明清篆刻史举行的首次专题学术研讨活动,也是江苏省首次与著名文人艺术社团西泠印社联合举办的学术研讨和交流,被列为西泠印社壬辰秋季雅集“百年西泠·翰墨春秋”大型系列活动中最具学术分量的一项。本次会议由江苏省文联、西泠印社、苏州市文联联合主办,西泠印社印学理论与社史研究室、苏州市书法家协会、昆山市文联、昆山书画院共同承办。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言恭达,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西泠印社社委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常务副秘书长包正彦,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黄惇,上海市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孙慰祖,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书协主席华人德,山东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范正红,中国书协学术委员、苏州市文联副主席王伟林,昆山市文联主席莫全明,以及来自海内外的研讨会论文作者、学者专家、专业媒体代表百余人出席了会议。王伟林主持会议,言恭达、陈振濂、莫全明分别代表主办单位江苏省文联、西泠印社和承办单位昆山市文联致辞。   

明清时期是中国印章艺术史上流派繁衍、风格纷呈、印学研究不断深化、重要印人不断涌现的时期,对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的篆刻,除安徽与浙江以外,吴门篆刻是一大宗。不但吴门画坛领袖文征明有“我之书斋,多于印上起造”的逸闻;更有以文彭、何震等以青田灯光冻入印、遂开五百年篆刻基业的历史记载。一提吴门篆刻,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开启与筚路蓝缕之功;是它的缔造与创建、引领风气与大胆开拓的创造活力。吴门篆刻,已是中国篆刻史上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域文化现象。因此,在具有深厚的印学传统积淀的吴门苏州举办首次“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涵义。

  本次会议采取定向邀约和公开征稿相结合的方式,共计收到海内外作者来稿60余篇,经社内外专家评委数轮筛选,共评出30余篇论文,连同特约专家稿共计44篇一同入编论文集,于会议开幕同期面世。研讨会由主题发言和论文交流发言两大部分组成,孙慰祖以《文人用印体系形成的若干条件》、黄惇以《篆刻史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题,分别作了半小时的主题报告。随后举行的论文交流发言,与会作者根据各自提交的论文论题各自发言,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

 

  本次会议在“明清篆刻史”的历史时段和学科方向限定下,论题涵盖面相当广泛,其中有专注于明清印学中逐渐呈现出来的“流派”意识;有讨论印谱体例变迁中显示出的古印观;有研究在当时并不太发达的篆刻理论文献;乃至印人行踪考证、地域印人群体研究、印学与其它诸艺如紫砂陶艺之关系、篆刻家的金石学癖好,印人的仕途经历、明清文人篆刻中的“封泥”视点、明清印谱的相关诸问题……甚至涉及明清印学对海外影响等诸多方面。充分显示了本次研讨会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活跃的学术思维,也将为提升江苏省印学研究水准、加深与著名印学社团西泠印社的交流与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研讨会于117日下午闭幕。作为“吴门印风”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与会专家学者还将转赴苏州,参加8日上午举行的“当代吴门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暨苏州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

     

(作者:佚名 编辑:)

Copyright©2019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